土家文化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浓厚
千百年来
孕育了许多珍贵的非遗宝藏
今天,就跟随小编的脚步
探访带着历史痕迹的地方
走近土家非遗民俗,瞻仰民族记忆
来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的 西沱古镇 感受“背夫”们的辛勤和坚韧 在青石板路和石阶上 找寻时光的印记 听那激昂的“背夫号子” 2011年石柱县西沱镇盐运民俗项目被列入重庆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沱古镇是巴盐古道的起点。秦汉时期,川东盐业兴起,“川盐销楚”“川盐济楚”,西沱成为当时川东地区的商业重镇。清朝乾隆时期,这里就是“水陆贸易、烟火繁盛、俨然一沼邑”。 依山势而建的吊脚楼群、长街上的各类商铺都是当时西沱繁荣的见证,如今巴盐古道留下的丰厚的盐运文化,也依旧被人们熟知。“背夫”们的后代,自发组织起一支盐运民俗表演队伍,再现过去的背盐场景,传承先辈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精神。
来石柱县中益乡 偶遇一场惊艳的视听盛宴 感受土家族戏曲“活化石”的魅力 2019年石柱土戏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土戏有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文生以及具体角色。表演程式手法独特,丰富多样,拟物拟形。表演中引入穿花、耍绣球、拜罗汉、鲤鱼跑滩等原生态动作。 土戏声腔保持了土家民族山歌、民歌中的五句子、连八句、单九句以及薅草锣鼓等。其伴奏器乐是当地特有的脚盆鼓、肚脐锣、马锣、大钹等。剧目以神事还愿戏、民事喜庆戏两类为主,舞台简洁,形式活泼。 来石柱县悦崃镇 看一场土家婚俗舞台剧 原汁原味的原生态表演 很土很接地气的方言俚语 带你体验欢乐祥和的热闹氛围 2018年悦崃轿夫号子被列入重庆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音乐类)名录。 悦崃镇《轿夫号子》是以石柱土家族婚俗为素材,结合石柱“啰儿调”及“轿夫号子”等地方特色文化提炼创作的中小型舞台艺术作品。作品时长约40分钟,包括“哭嫁”“轿夫号子”“拜堂成亲”以及“闹房歌”等内容,以舞台剧的形式呈现了石柱土家婚俗仪式的精华。 《轿夫号子》颂扬了石柱土家儿女达观向上、智趣诙谐、健康积极的爱情观、价值观和生活观,传承、弘扬和展示了石柱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魅力。 来石柱县七曜山 在峰峦连绵的美景中 体验传承3000多年的农事习俗 感受薅草仪式的魅力 2011年石柱薅草仪式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石柱地区的“薅草仪式”以枫木镇为典型,每年薅草劳作时,两名锣鼓师傅(一人击鼓,一人敲锣),在田边或坡上演唱,鼓师既是歌唱者,又是劳动指挥者。 它一般由“开歌场”“请神”“扬歌”“送神”四个部分构成,歌词多是一韵到底,以“七字句”“十字句”为主,诙谐幽默,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土家非遗民俗丰富多彩 每一项都有其特色和亮点 若到石柱来 便可一一体验 感受最纯粹的土家风情
微信公众号
抖音号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