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天气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发布 > 最新动态

工笔匠心绘就新画卷 ——我县高质量推动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

来源:黄水旅游度假区  时间:2022-08-03

烟波浩渺的月亮湖情歌对唱、森林王国狂嗨夜人流如织、天上黄水大剧院”广场欢歌阵阵……今夏以来,以全新姿态亮相的“大美黄水”凭借天赐“凉”机、日益完善的文化体育活动和不断增多的景观景点,吸引县内外游客和避暑“候鸟”纷至沓来,不断刷新游客出行的新纪录,全县人民正众志成城、全力以赴,高质量推动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赢得了广大游客的交口称赞,为休闲度假提供了崭新的注脚。

“五个前所未有”保驾护航,激发创建新活力

创建决心前所未有。 高屋建瓴,是号角,亦是鞭策。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创建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作为2022年“一号工程”,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全力以赴、全县动员,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长驻度假区现场督导,誓言摘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块金字招牌。

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我县抢抓机遇,全力备战,在把创建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写入“十四五”规划、党代会报告和县政府工作报告,作为2022年工作重中之重的同时,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督战、亲自担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今年以来已先后10余次开展现场办公工作,现场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难题。

动员广度前所未有。我县采取“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办法,39个县级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协同联动、合力攻坚,1000余户商户代表、4000多户居民代表积极参与、全力支持,召开群众听证会时居民支持率超过99%,社会各界热情高涨,全民创建氛围浓烈,干部群众迫切期盼,度假游客争相点赞。

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我县落实专人专程到国家文旅部汇报创建工作1次,邀请市文旅委领导及相关处室、旅游专家前往黄水旅游度假区实地调研指导10余次。7月20日至22日,全市旅游度假区创建现场推进会暨度假区业务培训班在黄水旅游度假区成功举办,充分体现了市文化旅游委对我县创建工作的支持、关心和肯定。

辅导深度前所未有。今年6月11日,辅导机构组织国内旅游界多位顶级专家视频指导我县度假区创建工作,历时半天,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我县前阶段创建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并结合度假区资源实际就下步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建议,指明了方向,会议规格之高、辅导之精创业界新纪录。

“六化六提升”相辅相成,绘就发展新蓝图

“靓化”度假环境,实施综合形象整治提升工程。由于度假核心区与黄水场镇紧密融合,建筑墙体、店招店牌、配套设施年久失修,整体形象较差。为此,全县累计投入近两亿元,以展示土家文化为重点,对“一横两纵”主要街区、游客中心主要节点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改造房屋风貌28万平方米,打造景观小品10处,规范店招店牌1800余块,统一农家乐指示牌30余块,整理电缆管线40多公里,修缮人行道1.7万平方米,补植维护行道树1000余株,更新绿化2万平方米,拆除“蓝顶棚”3万余平方米;为方便游客生活所需,在度假区东西南北中各打造精品农贸市场1个;为改善高峰期游客入厕难题,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改造3A级旅游厕所3座,并将所有公厕按照A级旅游厕所服务质量标准改造。

“优化”度假产品,实施核心度假产品提升工程。度假区原有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主题性不突出,游客参与性较差。为此,我县提档升级毕兹卡绿宫景区,新建特色步游道、森林木屋、悬崖书吧、咖啡屋等休闲设施,打造优质“森林浴场”。做足月亮湖“水文章”,新建景观桥,改造游船码头,修缮观景亭,提升绿化景观,增设休憩座椅、夜间灯饰,植入民俗表演。充分发挥重庆医科大学黄水附属康复医院资源及产品优势,设立度假区医疗中心,为度假游客提供高品质康体疗养服务;改造老卫生院为康体中心,引入中药浴足、推拿按摩、艾灸理疗、刮痧拔罐、中医疗养等服务产品。新建秘境黄水·奇幻乐园、森林王国两个景区,打造亚洲第一“夜间露天森林嗨场”,丰富夜间游乐。拓展体育健身公园功能,新建风雨网球场、排球场各1个,新建8公里自行车彩色骑行道,新配备乒乓球台30张,棋牌桌10套,老年健身器材12套;优化动步公园功能分区,整理景观植被14万平方米,完善导视体系;打造“最美夕阳”网红打卡观景平台。

 “强化”核心要素,实施基础配套提升工程

围绕“住”,我县按照国际度假酒店标准,升级改造绿宫度假酒店、两江假日酒店、明月戴斯酒店3家四星级以上国际水准酒店,打造金花田园、九居、金琥茶隐、康养大酒店等民宿、特色主题酒店,构建国际高端品牌酒店+精品民宿+主题酒店+森林木屋等多层次、特色化住宿接待体系,度假区及周边共有各类型酒店360家,7654间房,14538个床位,餐饮137家。围绕“行”,投入专项资金绿化美化3条对外连接道路和内部交通环线,形成靓丽风景线。整合提升游客接待中心,新增金花村游客咨询服务点,形成1个一级集散中心+1个二级集散中心+N个小型旅游交通集散点的集散体系。升级度假区标识导览系统,完善外部导入、内部导视等6大方面18项具体内容,统一设计安装各类标识标牌1000余块。规范设置4条内部观光线路,累计增设旅游班车12车次、直通巴士20辆、观光车65台、换乘休憩亭16座。围绕“吃”,与中国烹饪协会、重庆美食发展研究会等深入对接,培育知名餐饮企业1家、特色餐饮企业4家。充分利用黄连、莼菜、蕨苔等本土食材资源,加大特色菜品研发力度,推出“土司王宴”“莼菜宴”“土豆宴”“莲藕宴”四大名宴,大力推广“土家洋芋饭”“土家九大碗”系列餐饮以及“菌子鸡”“莼菜鱼”“嘟巴块”等地方特色菜品。

“活化”度假方式,实施人文体验活动提升工程。度假区原定位为避暑纳凉,游客除了游山玩水无事可做,文化活动植入深度不够,活动形式主要为“演员台上演、观众台下看”,游客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为此,我县以增强游客体验感为核心,第四次改版升级土家大型歌舞《天上黄水》;重新编排土家摆手舞,每天举办“万人摆手舞”,深得游客喜爱,火爆全网;在土家风情街摆“千人长桌宴”,吸引众多商家入驻;借助全县文艺领域6个行业协会、12个民间艺术团体力量以及度假区广大退休艺术家,策划“土家大舞台”活动,现场观众场场爆满,艺术爱好者乐此不疲;推出啰儿调、土家玩牛、石柱土戏等国家级和市级非遗展演展示共60余场特色文化活动,吸引游客体验参与。

“净化”市场秩序,实施管理服务质量提升工程。由于度假区淡旺季比较突出,旅游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服务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为此,我县按照原住居民、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特岗人员等不同类别,分级分类分批开展专项培训,并组建由度假区管委会、县文旅委、县商务委、黄水镇等机关干部组成的兼职“培训师”,包人包户包店一对一进行服务技能、文明礼仪培训。统一设计具有土家特色的配饰,向度假区旅游从业人员发放。采取“突出重点,统筹调度,统分结合,分片包干”方式,抽调100余人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根除多年以来商户占道经营顽疾,“一横两纵”主干道实现交通畅达有序。

“优化”各类平台,实施智慧旅游提升工程。完善智能管理平台功能,建成黄水旅游度假区应急指挥平台、智能交通管控平台,建设集咨询服务、景区管理、酒店管理、停车场管理、车流管控、人流监测、应急调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化管理系统;完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功能,抖音号、小程序相继建成运营,适时发布各类资讯,宣传推广度假区产品。

“借智借力借鉴”三管齐下,实现旅游新突破

“借智”业内专家悉心指导。多次邀请国家级、市级业内专家到现场调研指导,为创建工作把脉问诊,针对性进行整改提升,避免了走错路、走弯路、走偏路;选择专业机构设计、制作、安装度假区标识、导览及指示系统,严格按既定国标或行业标准执行,整个系统风格统一、自成体系,规范合理、一目了然;充分吸纳专家意见,将康养大酒店与原游客接待中心进行整合,增设换乘中心,完善室内外功能布局,修缮配套设施,美化外部环境,接待中心与度假区综合服务功能首次实现有机融合。

“借力”涉旅部门倾情支持。公安、城管、市场监管、文旅部门及黄水政府紧密配合,把创建工作放心上、抓手上,合力根除度假区“占道经营、随意停车、自由贸易”三大历史顽疾,人行街道回归本位,行人通行更加自由,“一横两纵”三条主干道车辆行驶更加通畅,各农贸市场规划专门自贸区供游商摊贩使用,游客采购生活物资更加便利舒心。

“借鉴”同行宝贵经验。组织人员赴丰都南天湖、武隆仙女山考察学习创建经验,组建工作专班,制定任务清单135项,建立“创建办统一协调、辅导机构统一指导、农旅集团统一支持、牵头单位统一实施、责任单位统一协助”的工作机制,创建推进有力、有序、有效;赴恩施女儿城学习业态培植模式及活动开展方式,成功推出“万人摆手舞”“土家大舞台”“非遗市集”等活动项目,深受度假游客喜爱。

环境干净整洁、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景区品位日益提升……如今,一个以生态山水为主要特征,以避暑养生为特色主题,以全域体验性旅游为重要支撑的“大美黄水”再现“芳容”,游客纷纷感言:黄水,已成为人们追寻“诗与远方”的最佳选择之一。到黄水度假,感受到了凉快,感受到了生活配套设施的完善,体验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度假生活过得多姿多彩,充实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