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斗锣(也有称“赛锣”),顾名思义,是一种锣鼓比赛的活动。在沿溪坡口一带较为典型。由于与忠县交界,各族人民交往频繁,平时就有以锣会友、比个输赢的习惯。
土家族民间艺人们正在进行斗锣演奏,整齐的阵容、鲜明的节奏,呈现出斗锣演奏的震撼力。土家斗锣的形式独具特色,通常由多人组成演奏阵容,以整齐的动作、鲜明的节奏展现出强烈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在节日庆典、丰收祭祀等场合,尤其在正月十五晚上,是土家斗锣活动的高潮。月亮坝,燃篝火,一拨“角儿”(班子)占一个山头,你方敲罢我方始。由于每拨“角儿”打的曲牌不能重复,要使出浑身解数,才能达到斗赢的目的,直到有“角儿”不能应对,退出争斗为止。所以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的斗锣活动经常是通宵达旦,成了当地土家人春节民俗活动的一道亮丽风景。时代的进步让土家斗锣摒弃了以往狭隘的民族意识和宗祠观念,那种只争输赢甚至引发械斗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新时代民族团结、共同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让土家斗锣有了互相学习、切磋技艺、推陈出新、活跃本地文化生活的重要意义。土家斗锣民间艺人们正在给年轻一代演示技艺,传承着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民国时期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土家斗锣的鼎盛时期,村村寨寨都有自己的一拨“角儿”。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外来文化多样化的影响,和人口流动大、农村青壮年长年在外打工等因素的制约,加之演奏者年事已高,斗锣“角儿”的传承后继乏人,斗锣活动日渐衰落。但尽管如此,我们土家斗锣的民间艺人们却还是致力于在每一次活动,每一次表演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这项传统艺术,让其在传承中感受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土家斗锣不仅体现了土家族对音乐的热爱,更彰显了对土家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让我们共同期待,这独特的斗锣活动在传承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