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
土家吊脚楼是武陵山区土家族的古老建筑形式,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分布十分广泛,特别是在七曜山区、方斗山区和河谷的古镇最为典型,当地又称之为“干栏”或“转角楼”。它是民族建筑工艺的奇葩,是优秀的土家民族文化遗产。于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土家吊脚楼的建造与土家民族心理相适应,在古代巢居和穴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可以避免虫蛇猛兽,讲求房屋朝向和坐侧。吊脚楼与当地生活环境和谐统一,依山面谷,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视野开阔,空气清新,被誉为“地仙”之居,是土家人民智慧的结晶。 土家吊脚楼建造工艺科学、构思巧妙、布局合理。土家吊脚楼的建造工艺过程,凝聚了吊脚楼主人的心血,凝结了能工巧匠的辛勤劳动。建造时充分利用当地石木材料,飞檐翘角,穿枓勾心,牢固防震。土家木匠用他们的智慧,利用手中的斧子、锯子、墨斗、凿子等工具,精心打造,将分散的木柱、木方和木板组合为牢固的吊脚楼。当中为祭祀和社交的堂屋,两旁为厢房或地正屋,两边是厨房和火塘,楼上是住房,吊脚柱下边是圈舍和柴房。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吊脚楼都透射出一种古朴壮美的气息,让人惊叹这些民间建筑大师的超凡手笔。千百年的土家吊脚楼折射出它重要的艺术、历史、科学、民俗、和旅游价值。 |